更新時間:2022-06-24 09:37:00 來源:大牛教育成考網(wǎng) 點擊量:
9. 醫(yī)療保密是指醫(yī)務人員在醫(yī)療中,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不良醫(yī)療后果的疾病有關信息的“信托行為”
保密的意義:是尊重病人自主權、病人人格尊嚴的重要形式;是醫(yī)—患關系維護的重要保證。
10. 人體實驗的原則:知情同意原則;有利無傷原則;為醫(yī)學目的原則;實驗對照原則。
11. 高醫(yī)學技術的價值:科學價值;社會價值;道德價值。
12. 高技術運用的現(xiàn)實道德問題:影響醫(yī)療資源的分配;治療代價與生命質量的矛盾。
13. 臨床技術運用的最優(yōu)化原則:積極獲取最佳療效; 確保診療安全無害,提倡微創(chuàng)醫(yī)療;竭力減輕病人痛苦;力求降低醫(yī)療費用。
14. 器官資源的分配標準:醫(yī)學標準; 非治療標準;綜合因素標準。
15. 人的生命的本質特征:具有意識和自我意識。人是具有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實體。
正是人的意識和自我意識,使人在從受精卵開始到最后死亡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從生物人的特征發(fā)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征。
人的自我意識產生需要兩個條件:人的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正常,這是自我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;人的社會關系是自我意識產生的源泉(社會環(huán)境條件)。
16. 人的生命價值由兩個因素決定
一是生命自身的質量價值,這是生命的內在價值,這種質量越高,可體現(xiàn)的價值就越大。
二是生命對他人對社會的意義和影響,這是生命的外在價值,外在價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。
強調生命的價值就是強調生命對社會、他人以及對人類的意義。
17. 生命質量概念在臨床上的應用
當維護生命需要必然要犧牲生命的某些質量時,應滿足維護生命的需要;
當有可能謀求一定的生命質量,但又有可能對生命構成威脅時,應在保證生命的前提下,絕不放棄謀求提高生命質量的努力;
有益于維護“生命”,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質量的治療措施,應予停止;
對嚴重殘疾兒的處理要考慮生命質量與代價。
18. 大腦不再有功能或已經沒有功能的可能性,這實際上就是死亡。
指標是:對外部刺激或內部需要完全無知覺、無反應;沒有自主運動或自主呼吸;反射缺失;腦電波平坦。
【推薦閱讀:醫(yī)學綜合內科學】
19. 確定和推廣腦死亡標準的實際意義
使死亡標準更科學化;有利于衛(wèi)生資源的合理分配;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;對于人壽保險、遺產繼承、民事、刑事等各領域的工作都有實際意義。
20. 安樂死概念
概念:患不治之癥處于頻死狀態(tài)下的病人,由于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,提出理智而一貫的要求,經過醫(yī)生的認可,用人為的方法使其在無痛苦的狀態(tài)下度過死亡階段而終結生命的過程。
安樂死的兩個前提條件:患不治之癥處于頻死狀態(tài)的病人;肉體和精神極端痛苦。
安樂死人道和倫理原則的分析:從醫(yī)學倫理學的生命價值原則,自主原則,社會公益原則,維護生命尊嚴等出發(fā)。
?Copyright © 大牛教育成考網(wǎng)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16435號 全國免費咨詢電話:400-877-8003
廣州市天河區(qū)五山路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科技園金華園區(qū)3樓C323-326室(總部)
此網(wǎng)站信息最終解釋權屬于廣州天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聲明:本站為廣州成考民間交流網(wǎng)站,成人高考動態(tài)請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試院、各市成考辦通知為準。